发改信息2018年新旧动能转换专刊(3)(总第485期)
发展改革信息
新旧动能转换专刊(3)
(总第485期)
bet365中文版app 二O一八年四月十三日
目 录
● 新泰市聚焦动能提优 积蓄动力发展
● 泰山经济开发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
● 市科技局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
● 市工商局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
新泰市聚焦动能提优 积蓄动力发展
新泰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,坚持以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质量发展,聚力培强新动能,打造新引擎。
突出创新驱动。围绕打造“创新新泰”,深入实施“五个一批”产业创新计划,深化与名校名院名所名家对接合作,加快推进创新企业培育、“三百”项目突破、知识产权强市工程,推动科技成果应用转化,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、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。深化“六个一”建设,培育“东西南北”科创基地,加快中关村智慧小镇、恒图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、氨基糖类制备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,推动启迪之星科技孵化器晋升省级孵化器,设立德国海德堡创新创业基地,健全科技服务体系,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。突出人才强市,制定实施科技人才“十条”,设立人才基金,实施智力回归工程,继续选聘科技副职,加强“金蓝领”和高级技师等技能型人才培育,建设人才驱动型创新城市。
增强企业实力。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,创新工业联盟运作机制,培养“创二代”,打造一支激情、专注、诚信、合作、担当的企业家队伍;组建产业联盟,促进关联企业优势互补、协作共赢。实施“筑塔”工程,以培植一批百亿级集团为目标,完善“三强”企业培育计划,深入推进“重点企业上台阶、小微企业进规模”行动,培育“三强”企业8家,新增“四上”企业63家、“专精特新”企业16家。加速企业股份制改造,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,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。制定实施企业上市行动计划,鼓励引导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发展壮大,加快晶泰星上市步伐,力争新巨丰IPO过会。倡树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,大力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战略,新增驰名商标1件、名牌产品2个,争创省长质量奖。
夯实项目支撑。提高质量谋项目,成立市项目策划委员会,紧盯上级政策取向、外地优势企业投资动向和我市发展方向,扭住“四新四化”,精心策划,严格论证,完善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和产业项目库。精准高效引项目,制定实施招商引资管理办法,围绕主导产业全链条培育,本着政府引导力、企业主体力、市场配置力“三力聚合”思路,做强专业招商小组,织密招商网络体系,更大力度精准招商。按照“对接最高层、最拔尖、最权威、最强企”要求,紧盯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、长江经济带等重点区域,主攻央企强企、上市企业、基金公司、全球行业隐形冠军,创新实施企业招商、平台招商、产业招商、专业招商,引进更多优质项目。强化对上争取,深入研究国家、省重大战略、重要规划、重点政策,积极融入上级发展战略,力争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大政策试点尽快落地。全力全速建项目,对北汽国泰汽车产业园、齐鲁智能制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,继续推行指挥部推进、领导包保、项目秘书全程服务、微信群调度等模式,清单式攻坚,倒逼式推进,保姆式服务,推动快建设、早投产。深入开展重点项目“回头看”,严格项目履约管理,提升建设质效。
优化要素供给。组建市金融控股集团,搭建“1+N”国有综合投融资平台,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。规划建设基金小镇,招引上市挂牌公司,集聚私募基金、股权投资、金融租赁等金融业态,引进设立银行机构,加强与蚂蚁金服合作,大力发展普惠金融、互联网金融,建设区域性金融集聚高地;强化金融风险防控,维护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。优化用地保障,清理闲置低效用地,积极推行工业地产、弹性年期出让等供地方式,建立区别对待、有保有压的供地体系。(新泰市)
泰山经济开发区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
2017年,泰山经济开发区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,强化招商引资、强化项目建设、强化环境提升,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取得初步成效。
一是强力推进招商引资。成功举办京鲁(泰山)新旧动能转换跨区域协作项目签约活动,搭建了京鲁(泰山)跨区域产业协作平台,引进了中建环球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一批投资过50亿元的新旧动能转换项目。去年来,共签约人工智能制造产业园、碧霞湖文化、泰开新能源汽车配件产业园、宝来利来生物科技产业园、海天智能康复装备产业园、交通工程检测及新材料研发等15个过亿元项目。
二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。确定了50个重点项目建设,形成了“策划一批、签约一批、开工一批、储备一批”的项目推进格局。其中,诺莱国际医学中心、教育装备产业园、国泰微纳米新型灭火装备等10个项目新开工建设。积极培育“三强”企业。鼓励泰开、康平纳、岱银、启程等骨干企业开展技术创新、改造升级,全力推进现有产业的挖潜、改造,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。
三是着力优化发展环境。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。规划四路已竣工通车,全长5.8公里的红迎红北线路改造工程已完成;云谷及鲁商社区雨水、污水管网建设已完成,创业大街、明堂路、泰前大街、康平纳西路等园区主要道路实现亮化,切实让东部新城的晚上亮了起来。旧村回迁工程扎实推进,杏园、集中回迁区起步区二期、安家林等回迁项目进展顺利,北沟头等11个村已列入棚改计划。
2018年,是全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开局之年,泰山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,将坚持打造“东部新城区、产业新高地”这个目标,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植、现代服务业发展、科技文化产业提升“三大重点”,努力在全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走在前列。(泰山区)
市科技局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
2017年以来,市科技局汇聚全市科技资源,持续推进新旧动能转换,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,在全省的位次进一步上升。
据省统计局反馈的数据,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633.32亿元,同比增长18.77%,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9.76%,比2016年提高了1.46个百分点。我市高新产值同比增幅跃居全省第五位,高新产业占比提高幅度高于全省0.25个百分点,同样居全省第5位。
一是围绕新旧动能转换,抓重大科技项目筛选组装,培植壮大新兴产业。全市科技系统以三强企业为重点,结合输变电、新材料、矿山装备、生物技术等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、产业基地建设,积极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。2017年,共推荐省以上重大科技项目80余项,其中已立项支持17项;累计为33家“三强”企业争取省、市科技发展计划及各类补助资金近3400万元。泰安康平纳机械有限公司“针织物低温连续前处理关键技术与示范”项目、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“动物疫病生物防治性制剂研制与产业化”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,获得资金共560多万元。泰邦生物、宝来利来、路德新材料、晶泰星光电、润德生物、一滕新材料、华兴纺织、瑞星集团等企业先后获省科技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支持,为企业发展积蓄了后劲。
二是围绕新旧动能转换,抓高新技术企业培育,培植壮大新动能。加强了政策宣传和落实,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热情,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调整产业结构,完善内部管理,走自主创新、持续创新的发展道路。2017年,我市共有58家企业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示,55家企业获得研究开发、小微企业升级高企等财政补助资金,全市有效期内高企总量达到139家。
三是围绕新旧动能转换,抓好普惠性税收优惠、财政补贴政策的争取和落实,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。2017年,市科技局会同财税部门制定了《泰安市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》,并推动各县市区、高新区相继出台了相应政策,为企业争取省级补助资金创造了条件,经过广泛发动和精心组织,我市共有50家企业获得总额2349.56万元的研发财政补助,获补助额度、企业数量分别居全省第5、第6位。同时,还从市科技经费中落实了小微企业升级高企财政补助,“三强”企业认定高企补助,孵化器培育高企补助等政策,企业创新积极性显著提高。
四是围绕新旧动能转换,着力构建泰安特色塔型科技创新体系。集研究开发、技术转移、创业孵化、科技金融、交流培训等5大功能为一体的泰山创新谷建设进展迅速,目前总体框架基本形成,各功能区建设全面启动,招商选资和招才选智取得初步成效,已列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重点项目。未来将以创新谷为核心,构建创业孵化、技术转移、项目招商、产业转型的创新创业新生态,为创新型泰安建设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。(市科技局)
市工商局多措并举优化营商环境
2017年以来,市工商局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和“放管服”改革,为我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优化了营商环境。
一是推进“多证合一”改革。通过前期调研和梳理整合事项清单,推动以政府办公室名义出台了《关于加快推进“多证合一”改革的通知》,于2017年9月1日在我市正式实施了“多证合一”改革。我市“多证合一”是在工商营业执照、组织机构代码证、税务登记证、社会保险登记证、统计登记证“五证合一”的基础上,再将公安局、财政局、商务局、交通运输局等17个部门45项涉企证照事项纳入“多证合一”改革范围,实行“50证合一、一照一码”。企业申请办理“多证合一”登记时,只需到工商(市场监管)窗口提交一次申请和一套材料,即可领取营业执照,正常开展经营,无需再到相关部门申请办理涉企证照事项。通过实施“多证合一”,让企业“多次跑多门”变为“一次跑一门”,大大降低了企业创业的的制度性成本。
二是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、完善电子营业执照。2017年9月20日,通过完善市工商局网上服务平台,实现了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的发放,进一步节约了企业办事时间,降低了办事成本。9月20日,在政务服务中心工商窗口,颁发了我市第一张电子营业执照。
三是推进企业简易注销改革。在前期组织开展培训和广泛宣传的基础上,2017年3月1日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正式实施,企业注销提交材料精简50%以上,进一步完善了市场主体退出机制。
四是在全省率先实施审批服务项目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。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,按照市委市政府“重效率、勇担当、作表率”主题活动要求,市工商局率先行动,从2017年5月1日起,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审批服务项目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。出台了《推行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实施方案》,相继向社会公布了第一批16大项90小项和第二批11大项33小项“最多跑一次”审批服务项目清单,清单实现了审批项目的全覆盖。全面实行“网上申报、网上受理、网上审核”,企业通过网上申报登记材料,审核通过后,只需到登记窗口一次性提交材料,即可领取营业执照,便捷度得到极大提高。除此之外,根据企业需求,通过快递公司将营业执照免费邮寄到企业手中,打通了便民服务“最后一公里”。通过实施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,变“现场跑”为“网上跑”、“群众跑”为“数据跑”,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腿和零跑腿的目标,进一步激发了“双创”热情。
五是持续下放登记管辖权限。2018年1月10日起,按照属地管辖原则,将私营有限公司登记权限全部下放到各县级工商、市场监管部门,最大限度实现了便民登记。同时,2017年3月,通过积极争取,国家工商总局将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权限授予宁阳县市场监管局,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外资企业登记服务水平,优化了外资企业发展环境。(市工商局)